相關部門針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問題,查處的全國文化市場“第一案”來了!
9月14日,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zhí)法總隊查處北京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通過自營的游戲平臺違規(guī)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案,總隊依法對該公司做出警告、罰款10萬元,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罰款1萬元的行政處罰。經調查取證,該游戲平臺中含有6款H5網絡游戲,存在每日22時至次日早8時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行為。
要發(fā)揮懲戒作用,“說破嘴皮”往往不如“問責一次”。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zhí)法總隊依法做出警告、罰款,這不僅是制止這一家公司的違法行為,也是在上一堂法治公開課,對其他在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網游方面敷衍懈怠的游戲供應商、運營商起到一定的教育和警示作用。這也說明,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游,相關部門是在不斷動真格、出實招,務求實效。
近些年來,未成年人沉迷網游嚴重影響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已經是社會共識,全社會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游的呼聲一直很高。今年8月底,“史上最嚴游戲監(jiān)管令”頒布,政策執(zhí)行力度、效果到底如何,受到全社會高度關注。關注點有兩個:一是游戲企業(yè)的真正表現如何,二是相關部門的決心到底有多大。
其實,游戲企業(yè)有怎樣的表現,很大程度取決于相關部門的決心。一以貫之狠抓落實,游戲企業(yè)才不敢?;?。我們看到,“史上最嚴游戲監(jiān)管令”頒布后,眾多游戲企業(yè)紛紛第一時間表態(tài),要堅決擁護主管部門決策部署,等等。可是,受到巨大利益誘惑的游戲企業(yè),嘴上說到不等于會不折不扣地做到。實踐證明,有的游戲企業(yè)和平臺確實沒從行動上足夠重視監(jiān)管政策。
不久前,有媒體報道,很多未成年人能夠通過花33元租售游戲賬號等途徑,無限制玩網絡游戲,而整個過程沒有觸發(fā)任何實名認證系統。
9月8號,騰訊、網易等游戲企業(yè)和平臺被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約談。約談強調,各網絡游戲企業(yè)和平臺要嚴格落實通知各項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賬號租售交易服務。
和這次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zhí)法總隊的查處一樣,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約談也是向全社會、全行業(yè)釋放出一種強烈信號:游戲企業(yè)必須扛起責任,不折不扣地落實監(jiān)管政策。
早在“史上最嚴游戲監(jiān)管令”頒布后,接受記者專訪時,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負責人就提到,這兩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加大企業(yè)防沉迷排查處罰力度,2020年共檢查游戲上萬款,會同各級出版管理部門約談處理企業(yè)50多家,查處問題上千條。
總而言之,從相關部門的一系列舉動可以看出,有關部門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游的決心很足、力度很大,違法者一定會付出代價。游戲企業(yè)不要心存絲毫的僥幸心理,不要低估國家整治的決心,而是要嚴格遵照執(zhí)行政策,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全面設置防沉迷系統,展現作為企業(yè)應有的社會責任與擔當。
同樣,一些在網上租售游戲賬號的商家、兜售繞過防沉迷系統“偏方”的從業(yè)者等等,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游是板上釘釘的事,是民心所向,不要癡心妄想、頂風作案。
整治的強大決心,給予社會以信心。只有“史上最嚴游戲監(jiān)管令”得到嚴格執(zhí)行,青少年沉迷游戲的不良現象才能夠真正消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更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