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24日馬里發(fā)生軍人嘩變之后,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自稱感受到伊斯蘭極端主義在當地卷土重來的威脅。目前,法國在馬里等五個薩赫勒國家駐有超過5000名軍人,他們已在當地留駐多年。馬克龍稱,假使伊斯蘭極端勢力再度坐大,這些法軍都將卷起鋪蓋回家。
與此同時,馬里民眾走上街頭,在首都巴馬科的中心廣場舉起了嘩變發(fā)起者戈伊塔的巨大畫像。但他們的游行議題遠不止于內政。不少馬里民眾對前宗主國法國多年的軍事干預感到厭倦,現場甚至有人舉起了俄羅斯國旗,“讓法國滾,讓俄羅斯進來”。
馬里緣何連環(huán)嘩變?
馬里今年5月的嘩變出人意料,且又刷新了紀錄。不到9個月前,馬里剛剛經歷了一次軍方奪權。當時軍方推翻了時任總統(tǒng)凱塔,并承諾“為社會和國家?guī)砀淖儭?,移除“腐敗的政治人物”?/p>
不過,在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西共體)威脅對馬里實施制裁后,馬里軍方決定將權力交給新組建的過渡政府,馬里開啟為期18個月的政治過渡期。由嘩變軍人成立的全國人民救贖委員會宣布,前國防和退伍軍人部長恩多被任命為臨時總統(tǒng),與軍方關系密切的全國人民救贖委員會主席戈伊塔則被任命為臨時副總統(tǒng)。后者被認為是軍方的利益代言人。
今年5月14日,總統(tǒng)恩多要求總理瓦內提供一份下一屆內閣的成員名單,為此瓦內與國內各個政治勢力聯絡接洽。然而,此番活動效果并不佳。
據法國24新聞網報道,瓦內提出的內閣成員名單讓馬里國內很多人感到吃驚,這份名單刪去了過渡政府中的兩名重要軍方人士——國防部長卡馬拉和安全與民事保護部長科內,但軍方事前并沒有得到通知,軍人們從電視媒體上得到這一消息后感到很不滿。
僅僅在名單公布的一個多小時后,總統(tǒng)恩多和總理瓦內就被再度嘩變的軍人扣押,帶至距首都巴馬科約15公里的庫利科羅地區(qū)卡蒂鎮(zhèn)一處軍營,就新一屆過渡政府名單進行“溝通”。值得一提的是,馬里2012年以及2020年的政變發(fā)生地恰巧也在卡蒂鎮(zhèn)的軍營。
戈伊塔5月25日發(fā)表聲明譴責了恩多和瓦內,稱兩人無權“在沒有與副總統(tǒng)(即戈伊塔)溝通的情況下”組建新政府,戈伊塔還強調了自己對此前制定的過渡時期政府章程(transition charter)的忠誠。
然而,實際上該章程卻明確規(guī)定臨時副總統(tǒng)無權取代臨時總統(tǒng)。在2020年的嘩變之前,馬里政府中本無過渡副總統(tǒng)一職,路透社此前報道稱,該職位正是專為軍方代言人設置的,目的是使得軍方可以把控過渡政府的未來走向。作為妥協,嘩變的軍隊勢力也承諾不覬覦總統(tǒng)職位。鑒于過渡時期政府章程如此規(guī)定,西非共同體在馬里2020年的嘩變發(fā)生后雖一度制裁該國,但在其過渡時期政府章程出爐后就取消了對馬里的制裁。
2021年5月再度發(fā)生嘩變后,馬里軍方對政治的介入招致該國國內多方勢力的強烈不滿。半島電視臺、法新社分析稱,批評人士擔心仍由軍方主導的過渡政府在過渡期結束后開展選舉的能力與意愿不足。
撤軍能否成為法國的籌碼?
嘩變發(fā)生后,法國政府和歐盟在5月24日立即譴責了馬里軍方拘捕總統(tǒng)和總理的做法。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直言,“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里,倘若局勢沒有得到澄清,我們準備對涉事人員實施有針對性的制裁。”他補充稱,“已發(fā)動政變的軍隊又再次發(fā)動政變,這是不可接受的,需要立即予以譴責?!?/p>
法軍自2013年開始就在馬里駐扎,長期與當地的伊斯蘭極端主義武裝組織交戰(zhàn)。然而,近來馬里接連兩次發(fā)生軍人嘩變,使得法國開始懷疑類似行動的有效性。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馬里當地政局長期不穩(wěn)給了宗教極端勢力大肆活動的溫床。2012年的政變給了伊斯蘭極端主義武裝分子可乘之機,他們還乘勢控制了馬里北部的一大片地區(qū)。此外,馬克龍政府還一直抱怨在西非打擊宗教極端主義的努力沒有得到歐盟的有力支持,這些因素都使外界對法軍未來在馬里可發(fā)揮的作用打上了問號。
2021年5月30日,馬克龍公開表示,假使馬里在嘩變之后“轉向伊斯蘭極端主義”,那么法軍將不得不從當地撤走。分析人士指出,這被視為是法國對以戈伊塔為代表的嘩變軍方勢力施壓,警告他們不要邁向軍政府的道路。
盡管來自前宗主國的聲音擁有不小的政治影響,但在馬里國內,一些嘩變的支持者卻寧肯將當下視為擺脫法國控制的好機會。過去幾年中,巴馬科時常出現反法游行,要求法國撤軍,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1月20日。#p#分頁標題#e#
從5月28日起,巴馬科街頭出現了成百上千支持軍方行動的示威者。在聲援軍方之余,他們還呼喊口號要求法軍撤走,其中有人打出同樣是三色的俄羅斯國旗,要求“趕走法國,引入俄羅斯”。值得一提的是,自此的三天內已有兩個非洲國家的抗議者接連舉起了俄羅斯國旗——5月30日,上萬人聚集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人群中有不少人打著俄羅斯國旗抗議美國制裁。
不過,實際上俄羅斯在馬里或埃塞俄比亞并沒有穩(wěn)定的軍事或政治存在。Africanews網站分析稱,戈伊塔和嘩變軍人明白,在法國和西非共同體作出了明確的消極表態(tài)后,馬里急缺國際支持,因此需要打莫斯科牌。而一些當地民眾之所以也轉向俄羅斯,主要還是因為西非民間對法國的厭惡感達到了新高。該網站還報道稱,面對西非國家越來越廣泛的反法情緒,馬克龍政府將其歸罪于當地政治領導人的“放縱”。
法俄眼下正暗中在西非和中非地區(qū)為影響力角逐。去年12月,社交巨頭臉書公司稱關閉了500多個傳播涉及13個非洲國家(含馬里)的“假信息”賬戶或群組,它們都是在法國和俄羅斯開設的,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法國方面的賬戶絕大部分都與法國軍方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