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眾應引以為戒,從典型案例中看清紅線、聽清警鐘,自覺拒絕“智駕神器”,共同維護道路交通安全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是一條駕駛“鐵律”。然而今年來“智駕神器”發(fā)展迅速,讓很多人心里生出一絲僥幸。
據(jù)潮新聞報道,近日,杭州一男子酒后使用“智駕神器”騙過方向盤檢測,自己在副駕駛睡覺,車輛在主駕駛位無人的情況下行駛了20分鐘。所幸夜深車少,未造成嚴重后果。事后,司機被判犯危險駕駛罪,處拘役1個月15日,并處罰金4000元。
↑路面監(jiān)控畫面。圖據(jù)臨平檢察
平心而論,這起案件具有很強的警示意義。即便司機坐在主駕駛位,雙手脫離方向盤,使用智能輔助系統(tǒng)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也應當被追究法律責任。從目前技術看,社會上還沒有出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智駕”,即便是L2級的輔助系統(tǒng),也需要人車共駕。就這起案件而言,當事人處于醉酒狀態(tài),坐在副駕駛位,把“智駕”簡單等同于代駕,法律責任更是無可推卸。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用對了多有裨益,用偏了反受其害。表面上看,車主在方向盤上加裝一種被稱為“智駕神器”的配件,讓系統(tǒng)誤以為駕駛?cè)藛T的雙手未脫離方向盤,使車輛持續(xù)保持無人駕駛狀態(tài)。問題是,這種欺騙系統(tǒng)的“招數(shù)”,以削弱車輛安全防護為代價,不僅在事實上增加了道路交通的危險度,更凸顯了違法者的主觀惡性。
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出臺《關于辦理醉酒危險駕駛刑事案件的意見》,明確規(guī)定具有“血液酒精含量不滿150毫克/100毫升”等情形的,可以認定為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不追究刑事責任。本案中,經(jīng)檢測,王某某血液中乙醇含量達114.5mg/100ml,盡管未超過150毫克/100毫升,但鑒于其曾于2024年7月因酒后駕駛機動車被行政處罰,再綜合使用“智駕神器”情節(jié),王某某最終被追究刑責,并不奇怪。
當法槌落地,更應反思根源。令人遺憾的是,記者發(fā)現(xiàn),在電商平臺上,不少商家正在公開售賣所謂“智駕神器”“智駕免打擾模塊”“智駕魔盒”等商品,有的銷量過百。而且,安裝程序非常簡單,按照商家的安裝視頻,“只需將白色模塊接入方向盤內(nèi)部的插頭,即可實現(xiàn)安裝”。目前,出事的僅是王某某,而那些同樣使用“智駕神器”的人,也可能步其后塵,在危險的邊緣越走越遠。
綜合來看,遏制“智駕神器”的亂象,還需要在個案審判、嚴厲打擊的基礎上,加大綜合施治力度。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市場監(jiān)督檢查,及時查處作弊工具的生產(chǎn)者、經(jīng)營者,包括網(wǎng)絡平臺,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采取“報警”“下架”等措施,讓這本“灰色生意經(jīng)”念不下去。從技術上看,智能汽車生產(chǎn)廠家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加強反智駕神器技術,避免他人輕易改裝。社會公眾也應引以為戒,從典型案例中看清紅線、聽清警鐘,自覺拒絕“智駕神器”,別讓“小聰明”毀了“大安全”,共同維護道路交通安全。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柳宇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