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陳旭
10月8日大疆突然預告降價的消息上了熱搜,Pocket 3云臺相機直降700元,Action 4運動相機降超千元,連7月剛發(fā)的全景相機、8月剛出的掃地機器人都在降價名單里。
問題不只是降價幅度大,更要命的是線上線下政策完全不一樣。線上用戶可以7天價保退差價,線下門店卻只能兩手一攤說"我們也是臨時接到通知"。
一位鄭州用戶9月20日線下買的Pocket 3,要是在京東買本來30天可退貨,但線下就只能認栽。社交平臺上維權帖鋪天蓋地,大疆回應說這是"雙11常規(guī)促銷",但這個說法顯然沒能平息用戶的怒火。
坦率說,從節(jié)奏上看就不太對勁。今年7月大疆推全景相機對標影石,8月影石就反擊推出無人機,OPPO也宣布2026年要進軍這個市場。
一個月連發(fā)三款新品,兩個月后就大幅降價,這怎么看都不像一家從容的行業(yè)老大該有的樣子。數據其實更能說明問題:影石2024年營收55億,大疆800億,體量差了14倍。但在運動相機市場,GoPro占28.7%,影石27.3%,大疆25.8%,差距只有幾個百分點。
顯然,這場降價背后,透著一股少見的焦慮感。
01
7月大疆推出全景相機Osmo 360,定價比影石X5便宜800元,明顯是要去搶影石的飯碗。
影石在全景相機領域占了超80%份額(公開披露數據),這可是它的命根子。但影石的反擊來得比預想的快,8月直接公測全景無人機"影翎A1",殺到大疆占據70%市場的核心陣地。
據雷鋒網報道,大疆創(chuàng)始人汪滔以前堅持"不給KOL花錢",覺得產品好就不需要營銷。但現在市場團隊在瘋狂擴編,廣告投放成倍增長。
影石也不示弱,其銷售負責人張博就是從大疆過去的,他對大疆的代理商體系很熟悉,現在正在影石那邊復制同樣的打法。
2024年全球運動相機市場的數據同樣值得關注:GoPro從38.2%跌到30.1%,影石從28.4%漲到35.6%,大疆從19.1%跌到13.2%。
傳統(tǒng)霸主GoPro在衰退,影石在吃掉市場,大疆在失守。更麻煩的是,OPPO已經啟動了手持智能影像設備項目,計劃2026年內發(fā)布。
手機廠商的優(yōu)勢很明顯,鏡頭、傳感器、算法都是現成的,門店和售后也不用新建,還可以做生態(tài)延展,豐富門店品類。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到2027年全景相機市場規(guī)模約78.5億元,航拍無人機市場將達122億美元。影石如果能在無人機市場拿下5%到10%份額,相當于再造一個影石。
這也能解釋為什么影石市值1186.76億,市盈率114倍,遠高于大疆的13.33倍。資本市場在賭它能打開第二增長曲線。
02
面對圍攻,大疆選擇打生態(tài)牌。
9月發(fā)布的Osmo Nano算是補齊拼圖的一步,這款50克的穿戴相機和Pocket云臺相機、Action運動相機、360全景相機、DJI Mic無線麥克風共享10-bit色彩體系,配件磁吸通用,電池可互換,所有設備通過一個Mimo App管理。
用戶買了第一臺設備后很難切換品牌,因為那意味著要重建整套系統(tǒng)。相比之下,影石X5全景相機和Ace Pro2運動相機之間色彩不統(tǒng)一,配件不通用,這種割裂的體驗正是大疆想要打擊的弱點。
但生態(tài)戰(zhàn)略成本高昂,同時推進無人機、相機、機器人多條線,燒錢規(guī)模只會更大。
此次降價事件還暴露了渠道管理的問題:線上7天價保、30天無理由退貨,線下門店連降價都不提前通知。
一位9月14日在桂林線下店買Pocket 3的用戶反映,店員當時明確表示"大疆產品不降價",結果不到一個月就降了700元,門店只能登記情況卻給不出解決方案。
GoPro 2015年跨界無人機失敗后市場份額一路下滑,這個教訓擺在那里。影石的無人機還在公測階段,圖傳穩(wěn)定性、供應鏈管控都是未知數,中國銀河證券給它"謹慎推薦"評級。
但換個角度看,當一家體量小14倍的公司能逼得行業(yè)老大頻繁降價、瘋狂擴市場團隊,說明競爭格局確實在松動。
價格戰(zhàn)會成為常態(tài),產品迭代會越來越快,每次促銷都可能伴隨維權風波。對消費者來說這未必是壞事,至少能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產品,前提是能接受頻繁的價格波動和線上線下政策的不統(tǒng)一。
對大疆來說,這場仗算是遇到了多年來最被動的局面,接下來怎么應對,值得持續(xù)關注。